
曾经被视为“电子榨菜”的短剧,如今却成了家居行业撬动亿级流量的“核武器”。九牧让马桶穿越古代名扬四海,顾家把沙发变成“霸总男友”,兔宝宝用方言温情击中中老年群体……这些看似荒诞的剧情,却让品牌搜索指数飙升320%、播放量轻松破亿。短剧营销为何能成为家居行业的“新宠”?背后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?今天,我们一探究竟!
当家居产品成为“剧情顶流”
九牧:马桶穿越古代,文化营销破圈
九牧推出的《我在古代靠马桶名扬四海》,以“智能马桶穿越古代”的脑洞设定,上线三天播放量破1.2亿,品牌搜索指数飙升320%。剧中融入海上丝绸之路、福建白瓷等文化符号,女主以现代技术改良古代卫生设施,既传递“中国智造”理念,又让观众在追剧中自然接受品牌信息。通过精准的“文化沉浸”策略,九牧成功将马桶从功能性产品升维为文化传承载体。

顾家家居:沙发变“霸总”,奇幻设定引爆社交
顾家的《我的沙发系男友》更颠覆传统——沙发化身“172赫兹功能霸总”,用“躺平即治愈”的人设狂揽1.5亿播放量。观众不仅未反感广告,反而主动玩梗:“顾家还缺沙发男友吗?”通过奇幻剧情无缝植入产品功能,顾家将沙发从家居单品变为情感符号,实现品牌与用户的深度共鸣。

兔宝宝:方言+烟火气,击中银发经济
兔宝宝瞄准家庭温情赛道,推出方言短剧《家倍感亲近》,以旧房改造和代际和解为主题,用一句“回家吃饭”戳中中老年群体的情感软肋。这种“去套路化”的内容策略,在适老化、旧改等政策风口下,精准收割新流量。
行业启示:与其硬推产品,不如让品牌成为故事本身,观众为剧情买单时,品牌已悄然占领心智。正如《微短剧时代已来,家居企业如何抓住机遇,实现营销新突破?》一文所强调的,品牌需通过“文化共生”和情感共鸣,将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。
短剧营销的三大杀手锏
1. 低成本高回报:10万级投入撬动亿级流量
传统影视植入动辄百万,而一部精品短剧成本仅需10万级。九牧的案例显示,其短剧成本不足长剧赞助费的1/10,却带来320%的搜索指数提升。中小品牌如兔宝宝,也能以低成本试水,快速触达目标用户。
2. 精准狙击用户:从“大海捞针”到“定向爆破”
长剧受众广泛,植入易成背景板;短剧则像“狙击枪”,可定制内容直击细分人群。例如,顾家瞄准年轻女性,九牧绑定文化爱好者,兔宝宝收割家庭主妇。用户刷到即入坑,转化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3. 碎片化时代的“注意力黑洞”
现代人日均刷视频2.5小时,但耐心仅有3秒。短剧以“短平快”卡准节奏:一集反转、两集上头,地铁未到站,品牌已刻入用户心智。九牧首集以“女主穿越洗恭桶”开场,5分钟内埋设多个爽点,完播率超70%。
爆款背后的生死考验
1. 流量与内容的博弈:80%爆款靠“砸钱投流”?
当前短剧市场80%的热播作品依赖付费推广,投流成本占比高达85%。但用户不傻——剧情不够硬,流量再高也是“无效播放”。
2. 短剧≠一次性快消品:IP化运营是关键
许多品牌拍完短剧便撒手,浪费流量价值。九牧将短剧场景复刻至线下门店,并开发续集;顾家计划推出“沙发家族宇宙”,让IP持续赋能品牌。唯有构建“内容-转化-沉淀”闭环,流量才能转化为资产。
3. 中小品牌的“地狱难度”:创意与资源缺一不可
短剧成本虽低,但对创意和资源整合要求极高。若缺乏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的能力,极易拍成“自嗨剧”。
家居品牌如何卡位?
1. 做“情绪捕手”:从社会痛点切入剧情
用户对硬广容忍度趋零,品牌需化身“编剧”,用社会情绪撬动共鸣。例如适老化改造焦虑、躺平青年的治愈需求,均可成为故事切口。红星二锅头通过《爱在胡同黄昏时》聚焦银发爱情,播放量破3亿,成功绑定“北京情怀”。
2. 从单集爆款到IP宇宙:打造品牌代言人
参考漫威模式,将短剧主角发展为品牌符号。顾家的“沙发男友”可开发周边盲盒,九牧的“马桶穿越”可联动文旅,让用户追剧如追星,持续强化品牌认知。
3. 全链路转化:流量来了,接得住吗?
短剧引流仅是第一步,品牌需打通“观看-种草-下单”路径。丸美在短剧评论区挂购物车链接,直播间还原剧情场景;九牧通过二创内容反向优化产品设计。唯有闭环运营,才能将心动转化为行动。
短剧不是解药,而是品牌的“炼金术”
短剧的火爆,本质是一场注意力革命——用户不为广告买单,却愿为好故事付费。对家居行业而言,这既是机遇,更是考验:谁能用剧情“硬控”用户情绪,谁就能在流量红海中突围。 但切记,若缺乏精准洞察、持续创意与扎实转化,再高的播放量,终将沦为一场虚幻狂欢。
未来之战,不在直播间,而在那3分钟的剧情里。
(数据来源:九牧集团公开数据、顾家家居案例报告、快手星芒短剧监测数据)